青光眼是因眼壓過高,使視神經受傷而導致視野缺損的一種眼病。眼壓要多少才算正常?通常是在12~21mmHg左右,但這只是平均值,因為每個人的視神經能承受多少壓力差異非常大,故更好的定義是:一個人的眼壓,只要會使他的視神經受傷及視野缺損,則不論數值多少,都屬於眼壓過高,亦即有青光眼發生。視神經細胞是使人類能看見東西的最基本元素,且一旦受傷終生不能修復,故青光眼是引起失明的主要眼疾之一。在國內,40歲以下人口罹患青光眼的比例約為1%,且往往有遺傳性,所以40歲以上的中年人,每年應定期接受眼科檢查,唯有早期診斷與治療才能預防失明。

病因與種類 
眼球內有一種澄清的液體叫房水,房水由睫狀體分泌,經瞳孔由後房流到前房隅角的小樑區,再經此區的施氏管排出眼球,房水的分泌與排出維持平衡,眼壓才能保持正常。若房水分泌過多或排出受阻,多餘的房水便會滯留在眼球內,使得眼壓升高。而房水的排出,可因兩種情況受到阻礙:1. 前房隅角過窄,虹膜前傾,甚至把隅角塞住。2. 前房隅角寬廣,但小樑及施式管本身有問題,管道硬化對房水排出發生阻力。因為前房隅角是眼壓升高的問題區,因此青光眼根據其寬窄分為「隅角開放性青光眼」及「隅角閉鎖性青光眼」,另外還有因眼球發炎、手術、外傷或使用藥物後發生的「續發性青光眼」,及專犯嬰、幼兒,因前房隅角發育不良而起的「先天性青光眼」。

常見症狀
青光眼常見的症狀包括視力模糊、周邊視野縮小、眼睛痛及同側頭痛、眼睛紅、怕光、溢淚、噁心、嘔吐、彩虹樣光圈等。但隅角開放性青光眼病人,早期則常幾乎沒有任何異樣。 

診斷程序
經由定期的眼科檢查,眼科醫師可以早期診斷青光眼並加以追蹤治療。診斷的工具包括眼壓測定、眼底檢查及僚細燈檢查等。如有必要,還可進一步作隅角鏡檢查、視野檢查、眼壓變化圖、房水流出率測定及激發試驗等。 

治療方式
青光眼的治療,可分為下列三種方法:

  1. 藥物治療:有眼藥、口服藥及針劑三種,各有使用的時機、劑量及副作用,應按醫師囑咐確實使用,有任何不適及疑問可告知醫師,切勿任意改變或停用。 
  2. 雷射治療:有虹膜切開術、虹膜整型術、小樑整型術等。依隅角的寬窄有不同的運用。 
  3. 手術治療:手術治療是在傳統藥物治療及雷射治療無法有效控制眼壓,或病人無法忍受藥物所帶來的副作用時才採用。手術方式為濾過手術,在結膜下的鞏膜做一切口,便房水疏導至結膜下排出眼外。


青光眼與您的關係 

  1. 青光眼是每個人都有可能會得到的疾病,且大半都在不知不覺中使人完全失明,故請每年定期接受眼科檢查,尤其是40歲以上的中年人。
  2. 青光眼的破壞是不可逆的,所有的治療都是為了防止進一步的破壞同時保存現有的視力,一但診斷建立,應及早接受治療。
  3. 青光眼是一種慢性病,且每天眼壓都有高低變化,病人應有耐心與醫師合作,定期回診及確實使用藥物,如此眼壓才能得到有效且恆定的控制。
  4. 每一種治療方式都有其副作用,且每個人的耐受力不同,故有任何不適,應與醫師討論,切勿任意改變醫師囑咐或自行中止醫療。
  5. 青光眼雖然可怕,但只要提高警覺,早期診斷及治療,還是可以同正常人一樣擁有正常的視覺機能。不定期受檢或自暴自棄的馬虎態度才是失明最重要的原因。